沈士团,1940年出生于浙江,196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。教授、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理事长、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。长期从事无线电遥控遥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。1970年至1978年,组织并参加研制中国首架高空无人驾驶飞机的遥控遥测系统,1992年主持研制“运七飞机起落架故障分析专家系统”,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,当时是由清华大学等11所院校的航空院系组建而成,是新中国第一个培养航空工程师的大学。如今,作为全国重点大学的北航已发展成为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、以工为主,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科技大学。
“国内一流、世界知名”,这是北航今后长期为之奋斗的前进目标,沈士团校长乐呵呵地说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沈士团尝遍了甜酸苦辣各种滋味。这些年来,他苦恼过、焦虑过,但从未停止过追求、探索。在不断的实践中,终于形成了办学的新思路。
沈校长说,在新形势下,部委高校要求得生存和发展,必须打破单一办学体制的束缚,面向社会办学,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,争取教育资源,建立起自我发展、自我调节、自我约束的机制,走自主发展的道路。为此,北航于1993年提出了“三部一市两面向”的发展战略,就是说,学校要为航空、航天、民航三大部门服务,要为北京市服务,同时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,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。经过几年的实践,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学校的科研和科技开发经费逐年增长,1996年达1亿元,1997年达1.3亿元。去年,学校在只有6千万元事业经费的条件下完成了1.2亿元的运行开支。
据沈校长介绍,近些年来北航积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,进行办学体制和多种办学模式等方面的试验,实现了与中央其他部门和地方,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联合办学,使学校走出了主管部门投资不足的困境,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。先后实现了主管学校的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北京市合办北航,与航天部门合办北航。北京市已在办学经费、科研与技术开发等多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,航天部门与北航在人才培养、科研合作等方面都有实质性的进展。该校还建立了与中国民航的合作办学关系,1993年与南方航空公司联合建立了北航飞行学院,飞行训练基地设在澳大利亚,已培养出首批高质量的飞行员。学校与轻工总会进行产学研合作,由该会投资在北航建立了“中国轻工模具中心”。在为地方服务方面,已与30多个城市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,同20多个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的科研与人才培训合作关系,聘请了30多名企业家为学校的兼职教授。
谈到学校内部管理的改革,沈校长说,北航实现了“一校两制、分流发展、以系为基点、因系而异”的发展机制,扩大了办学自主权,调动了教职工办学的积极性。如管理学院成立了董事会,自筹建设基金和办学经费;飞行学院的教学设施、培养经费、教职工工资全部由南方航空公司承担;系统工程系,全系统一承担工程项目并分配科研任务,自我发展,现已拥有3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,国内一流的实验室;计算机学院发展学科水平,承接重大项目,开展对外服务,年收入1997年超过3000万元。
担任校长10年,沈校长体会最深的一点是扩大高等学校办学面向,就是要进入市场,要用自己的优势到市场寻找机遇,要结合校情,发扬特色。同时,必须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,给校长依法办学的权力。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学术水平、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健康发展。